欢迎光临东北特产网官网!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打造两道两网两园 建设绿色基础设施

来源:http://www.vovio.cn/ 热度: 时间:2020-02-20 21:45:31

  2月3日消息:良好的生态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基石。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上海生态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上海正按照中央要求,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十二五”期间,上海注重生态环境“系统化、精细化、功能化”建设,促进“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发展,编制基本生态网络规划,连续四轮实施林业发展三年计划,加快生态建设项目落地,基本形成“环、楔、廊、园、林”框架,建立完善适应特大型城市的绿化林业发展模式。到2015年底,全市绿地面积3.8万余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约1.8万公顷),林地面积约160万亩,湿地面积3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自然湿地保有率为32.2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约120亿元,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城市森林。

  着力健全基本生态网络

  “十三五”期间,上海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划示生态红线,围绕中心城楔形绿地、外环绿带、中心城周边地区生态间隔带以及近郊绿环建设、郊区大型区域型公园建设、永久农田保护等,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奋斗目标,建设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架构,全市拟新建绿地60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2500公顷以上),新增林地面积30万亩以上。2020年初步建成“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以城市森林为显著特征的生态网络框架体系,努力构建“江海交汇、水绿交融,文韵相承”的生态格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人均公园绿地达到8.5平方米以上(按常住人口计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力争达40%,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足够的生态承载能力和基础环境保障。

  重点打造“两道两网两园”

  围绕“两道两网两园”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的系统化、精细化、功能化水平。

  生态廊道——按照近郊绿环500米,高速公路两侧100米,主干道两侧50米;市管河道两侧50米,区管河道两侧30米的标准实施防护绿带,形成网络体系。

  城市绿道——建成约1000公里适宜健身、休闲的绿道。

  城市立体绿网——全市城市化地区加强屋顶和其他立面的生态景观营造,提高街道空间绿视率、丰富街面景观。

  郊区农田林网——按照农田网格在其边缘内侧4至8米实施两排至三排防护林建设,营造林田、林水结合的美丽乡村风貌。

  城市公园——以系统均衡布局为目标,按照服务半径要求,形成“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地区公园”三级公园绿地组成的城市公园体系,基本实现绿地500米服务半径扫盲实施计划。

  郊野公园——积极推进郊野空间综合利用,新建一批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为市民群众提供充满野趣的生态休闲后花园。

  全力实施“八大”工程

  为实现这些目标,上海将配套实施生态廊道、城市绿道、立体绿网、农田林网、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等建设工程及外环线环城绿带项目、老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等“八大”工程。

  其中,建设生态廊道9.5万亩,重要“城市绿道”及公园绿地绿道18条,农田林网5万亩,新增立体绿化200公顷,实施扫盲绿地500公顷,黄浦江滨江绿地150公顷,大居结构绿地550公顷,楔形绿地1000公顷。还将新建改建“口袋公园”100公顷,改造40座老公园,实施7座郊野公园一期建设,新建改建森林公园2座,基本完成外环绿带建设等。

  通过这些举措,上海将积极构建完善绿色基础设施,提升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的需求,提升广大市民的绿色感受度和获得感。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公园体系带来更多生态福利

  公园绿地是一座城市生态宜居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上海这样一座特大型城市而言,打造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公园体系并非易事。多年来,上海抓住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结合旧区改造、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等,大力推进大型公共绿地建设,保持年均新建500公顷公共绿地增幅,内环线内基本实现出门500米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

  随着大型公园绿地的建成,绿化部门也留意到,城市中一些值得挖掘的“边角料”区域,同样适合建设小型绿地。“十三五”期间,市绿化市容局将探索“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地区公园”城市公园体系的构建,旨在形成更多样化的绿化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多公园福利。

  扩大城市公园规模,推进老公园改造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通过新建一批公园、改造一批镇级公园和公共绿地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上海城市公园规模。预计到2016年底,城市公园总数将从165座扩大至200座,到2020年扩大至300座,使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惠及更多市民。同时,2016年全市已经有9座老公园投入改造,9座公园正在项目前期准备,将陆续进入改造。改造后的公园将有更多活动场地,基础设施也将更趋完善,绿化品质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市民的游憩环境得到改善。

  丰富公园文化活动,开展“园艺大讲堂”

  “十三五”期间,上海的公园将围绕人文环境、自然风貌、园艺艺术等内容,通过政府引导、市区联手,发挥社会、企业、协会的主导力量和作用,丰富公园主题文化活动,打造国内外有影响的公园园艺活动品牌。现有的“梅花展”、“樱花展”、“爱鸟周”、“荷花睡莲展”、“杜鹃花展”、“菊花展”、“牡丹展”等主题活动将继续交相“绽放”于申城。同时,为了使市民更贴近园艺、享受园艺,市绿化市容局将在全市多个公园教学点全面开展“园艺大讲堂”活动,为市民免费提供学习园艺知识的机会,也为园艺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一系列公园文化之“魂”的积淀,真正把这座城市打造成一座绿色、共享的“上海花城”。

  延长公园开放时间,推进平安公园建设

  为了满足更多市民游园休憩的需求,2016年起,绿化部门将探索调整夏令时公园延长开放时间,从原来的3个月(7月1日至9月30日)增加为延长开放6个月(5月1日至10月31日),延长开放时间的公园数量也将进一步扩大。同时,结合公园延长开放以及维护公园正常秩序的实际需求,绿化部门将会同公安部门加强本市公园的治安管理,积极推进重点公园警务站(点)设立,加强公园的日常治安巡查,努力为市民创造平安的公园环境。

  “绿色项链”打通生态建设区域断面

  眼下,外环线环城绿带已成为环绕上海的一条“绿色项链”:全长98公里、宽500米,跨越7个行政区,总计6208公顷,目前已建成3500公顷,剩余部分预计将在2年内完成。这道绿色屏障兼具调节温湿度、净化大气环境、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森林游憩、生物多样性保护、固持土壤等多项生态服务功能。

  事实上,这条“绿色项链”也是上海打通生态建设区域断面,全面梳理、系统评价和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的一次探索。近年来,上海尽可能地将一些可以纳入生态廊道的用地通过改造提升,划入绿线范围。这些依托大江、大河、部分高速公路形成的林带、湿地,贯通了整个城市生态空间。而外环线环城绿带项目作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为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上海还不断探索优化林地植物群落配置,力求将环城绿带建成最接近自然森林的“次生林”。例如,坚持“常绿树种、落叶树种比例保持2:3,大力推广种植香樟、女贞、白玉兰、栾树、无患子、苦楝、枫杨、臭椿等具有净化大气功能的阔叶树种。如今,每到夏季,林带里就可见知了、鸟儿、萤火虫等生物,成为林带的“自然环评员”。

  “十三五”期间,上海还将在外环线环城绿带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近郊绿环、沈海高速、大治河等骨干路网“一环七纵九横”、骨干河道“八纵九横”生态廊道建设,面积约为5万亩。金山化工区、合庆、青松走廊、老港周边的防护林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快,预计面积在4.5万亩。届时,全市将形成更为成熟的生态廊道系统,“鸟道、鱼道、虫道、人道”更加贯通。

  市民绿化节织就“绿化梦”和“生态梦”

  为了使生态保护意识渗透到社会各界,同时让广大市民更多地享受到申城生态建设成果,上海于2015年首次举办“市民绿化节”活动,打破原来节点式宣传模式,整合了绿化、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多重生态内容。作为一项常态化群众参与活动,市民绿化节为市民搭建了一个共享绿色成果、共谋绿色发展、共创绿色生活的平台。

  第一届市民绿化节历时8个月余,贯穿上海绝大多数生态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3000多场次子活动,吸引了近941万人次的参与。除了绿化、林业部门,市教委、文明办、旅游委、团市委、农委、妇联、体育、文广、各区县政府和街道,以及市风景园林学会、市插花协会等方面全面参与,社会企业也积极响应,例如上海移动推出绿箱子移动环保课堂、上房园艺举办家庭园艺节等活动。

  市民的主动参与更是首届市民绿化节的一大亮点。许多网民通过微信、微博、杂志专栏,科普生态常识,分享环保心得。比如,徐汇区梅陇三村的一批“绿主妇”们用利乐包装和废旧塑料做长凳,带领居民在家中阳台开发“一平方米菜园”、“一平方米花园”,使老式小区绿意盎然、干净整洁。

  第一届市民绿化节每季度有主题,每周有活动,营造出了全民养绿、爱绿、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除爱绿护绿志愿行动、绿化认建认养、网络植树、生态体验活动、花海音乐会、古树名木探访、绿化科普宣传咨询、家庭养花花艺交流、绿化微摄影比赛、公园绿地花卉展览活动外,还为市民开设了“园艺大讲堂”,介绍家庭园艺知识。“绿博士”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不间断的传播和宣传,给予市民绿化指导和帮助。

  未来,市民绿化节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常态推进。管理部门也将邀请市民,为提升绿化节的品质建言献策,将这一活动办成品牌节日,让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生态绿化建设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绿化梦”、“生态梦”。

  城市绿道串联生活生态空间

  城市绿道是串联自然空间、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公共绿地的绿色线性空间,具备了生态保护、健康休闲、资源利用等多种功能,如同城市一条条“绿脉”,为市民百姓输送生态“绿血”。

  近年来,上海结合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建设潮流,通过将部分城市既有公园绿地相串联,设置适合行人、自行车行驶的专用通道,为市民绿色出行、健康休闲创造了良好去处。目前,闵行、宝山等区都在积极建设城市绿道;“十三五”期间,也将有更多的城市绿道出现在市民身边。

  作为上海重工业聚集区的宝山,曾经面临生态资源缺乏、公共绿色空间严重不足的窘境。为此,宝山区政府明确了以生态环境建设引领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的定位。2005年,全市第一条环区城市绿道应运而生,它由生态步道和居住区环水生态绿道构成,贯穿宝山区全境,封闭成环,全长约100公里,其中设有座椅、亲水平台、小亭、木桥、茶馆等景观小品和休憩设施。同时,绿道途经的各个镇段各具特色,形成了风貌不同的绿色长廊,它串联起散落在区域各处的名胜古迹、科普场馆、酒店茶馆、特色农家等,使绿色出行成为文化之旅。目前环线已建成70公里,支线已建成30公里。

  闵行区的城区绿道始建于2012年。为了满足不同市民的生态需求,闵行区通过利用现有绿地林地资源,在打造绿色步行空间的同时,积极探索绿道内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陆续在部分公园、道路绿地和河道绿地内建设了健身步道20条,并结合紫竹滨江绿道、浦江郊野公园、外环梅陇段绿道等项目打造了一批自行车健身步道,为广大市民就近进入绿地林地、充分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辟了新渠道。

  未来5年,上海将按照市域“三环一带、三横三纵和一区一环”布局要求,着力建设外环绿道、黄浦江滨江绿道、环崇明岛绿道等18条重要“城市绿道”及公园绿地绿道,预计总长度达1000余公里。绿道将串联起现有绿地和公园,打通生态空间“最后一公里”,都市绿脉、水脉、文脉深度相融,上海市民将切身感受和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城市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将实现真正互联互通。

  打造人鸟共融的自然天堂

  今年底,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简称“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有望全面完成,为打造人鸟共融的自然天堂提供一个生动的实践案例。

  据了解,2012年,在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示范项目的基础上,上海正式实施总投资10.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互花米草生态控制(涵闸、围堤)、鸟类栖息地优化和科研监测基础设建设三大部分的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整个项目修复区总面积达到24.2平方公里,围堤工程总长约25.6公里,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建设面积约2600平方米。

  项目实施中,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参与。例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不同类群水鸟栖息地营造关键技术、鸟类食物网重建、水系调控、海三棱藨草等鸟类食源植物种群复壮和栽植关键技术以及生态修复工程对东滩湿地发育演变影响等研究,为生态修复项目科学、有序、优质推进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同时,充分利用崇明东滩在亚太地区鸟类迁徙路线上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同行对生态修复项目的高度关注,积极争取了来自澳大利亚涉禽研究组、英国皇家鸟类学会、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地质调查局等的专家到崇明东滩现场考察指导,联合开展多功能鸟类栖息地营建技术研究,合力攻坚克难,把项目建设成为“生态友好型”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

  经过不懈努力,崇明东滩目前记录到的鸟类已达29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白尾海雕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5种,如黑脸琵鹭,小天鹅,灰鹤,鸳鸯,小杓鹬,小青脚鹬等。调查统计显示,每年在崇明东滩湿地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近百万只次。

  为了更好地引导市民观鸟护鸟、亲近湿地,上海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还创新科普宣教形式和载体,依托东滩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成立了崇明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重要节点,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至今已迎来近80万人次的市民游客参观访问,科普教育基地日益成为广大市民体验观鸟、体验自然的重要目的地。

  另一方面,东滩湿地的执法管理工作也不断强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野外巡护检查和执法管理工作体系。通过多年持续开展日常巡护执法和冬春两季反偷猎“夜鹰”、“春隼”等专项执法行动,有效遏止滩涂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违法破坏和偷猎鸟类现象,为鸟儿营造宁静家园。

相关文章

微商网投诉、建议、删除信息联系邮箱:admin@baidu.Com 联系QQ:123456789 微信:wx123456
Copyright© 2006-2019 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微商中国·货源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鲁ICP备123456789号] 在线统计
网站安全认证 微商网 安全联盟行业认证 微商网 可信网站实名认证 微商网